相关文章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相关文章 >

国内外食品包装安全研究进展

作者: admin 时间:2017-07-18 来源:未知
摘要:国内外食品包装安全研究进展 许文才 , 李东立 , 魏 华 (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, 北京 102600) 摘要 :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纸张、塑料、金属等包装材料中小分子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国内外食品包装安全研究进展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许文才 , 李东立 , 魏 华 (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, 北京 102600)

摘要 :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纸张、塑料、金属等包装材料中小分子化学物质向食品内的迁移研究。 提出 这些小分子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, 各个国家目前纷纷制定相应的法规 以确保食品安全, 并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研究的方向 。

关键词:软包装;小分子迁移;BPO ;2-ITX;松香酸

中图分类号:TS206 ;TS207 文献标识码:A     文章编号:1001 -3563(2009)08-0086 -05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rogress of Food Packaging Safety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X U Wen-cai , L I Dong-li , WEI Hua
             (Lab .o f Printing & Packag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 gy -Beijing Area Majo r Laboratory 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 n, Beijing 102600, China)
     
     Abstract:The studies on the mig ratio n o f the small a nd medium-sized molecule chemicals from paper, plastic , metal , and o ther packag ing materials into foo d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intr oduced.It w as co ncluded tha t food po llution pro blems that caused by these small molecule chemicals have a lready attr acted a tte ntion ar ound the wo rld.Legislatio ns wer e established to ensure food safety in each co unt ry.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foo d safety in o ur country w ere put forward.
       
       Key words:flexible packaging ;migr atio n of small mo lecules ;BPO ;2-ITX;ro sin acid

        据世界肿瘤研究基金会和美国肿瘤研究院统计, 随着人们 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意识的转变, 快餐食品(在出售前才进 行包装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消费的食品)和方便食品在人们 的食谱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;研究表明[ 1] , 在欧洲平均每个 儿童每天需要消费带有包装的食品 1 .195kg , 消费各类包装材 料的面积为 13 .44dm2 。 在这些儿童食品中, 塑料软包装占 83 %, 其次是纸类包装占 13.2%, 金属包装占 6.1%, 玻璃包装 占 1.7%。 这些方便食品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 捷, 但同时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食品安全的问题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概括起来, 目前的人们普遍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主要分为 纸(壳)类、塑料类和金属罐类等。 但有些包装材料中会存在一 些小分子化学物质的残留, 这些小分子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。

1 国外食品安全的研究现状
     
        美国、西欧和日本学者对纸壳类、塑料类、金属罐类食品包 装中的小分子污染物的迁移及毒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, 国 家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或行业规定以确保这些食品包装 材料的安全。
       1.1 纸包装内小分子污染物的研究 由于纸质包装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防油、防水、印刷、粘合 等处理工序, 这些工序中使用的化学品常常会给食品带来污 染, 近年来纸包装的污染问题引起专家的高度重视。例如, M . -J.Lopez -Espino sa 研究几个欧洲国家(比利时、葡萄牙、西 班牙、匈牙利)的快餐食品的包装, 其中包括 Pizza 、炸土豆、炸 鸡翅的纸盒、三明治的纸(壳)包装, 发现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受 到双酚 A(BPA)和邻苯二甲酰酯类化学品的污染[ 2] 。 虽然这 些包装与食物或饮料接触的时间较短, 但由于大多数食品是热 的或油性的, 因此纸包装的涂层、油墨、粘结剂中的小分子污染 物很容易迁移到食物内。
       日本学者 Asako Ozaki 还发现纸包装中存在松香酸(AA) 和脱水松香酸(DHA)类物质[ 3] ;在原生纸类的包装中, DH A 86 包装工程 PACKAGING ENGINEERING Vol .30 No.8 2009.08 和 AA 的可以分别达到 240mg /g 和 990mg /g , 而在再生纸类 的包装产品中 DH A 和 AA 的含量在 200 ~ 990mg /g 之间。 另 外其它一些文献还报道了纸包装中存在另外一些污染物, 例如 二异丙基萘[ 4] 、米氏酮、4, 4'-二-(二乙氨基)二苯甲酮[ 5] 、杀 菌剂五氯苯酚等物质。
       1 .2 塑料包装内小分子污染物的研究 塑料包装材料是另一种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, 其材质可以 是 PS , PE , PP, PA ,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、聚碳酸酯 (PC)等, 另外有时还要用到粘结剂(聚氨酯)。 在这些合成的 高分子材料中, 人们关心的是材料中单体的残留和一些加工助 剂的迁移问题。
       Olivier Vit rac [ 6] 等通过对 5473 个家庭在 1 年内消费掉的 奶酪及其聚苯乙烯包装罐进行评估表明, 有的聚苯乙烯包装罐 中存在残留的苯乙烯单体, 并且已经迁移到乳酪中, 使得被统 计的人群每人每天摄入的苯乙烯单体 1 ~ 35μg , 平均在 12μg 左右。
      J.Sajiki 通过对日本包装市场上23 种塑料包装中的 BPA 残留进行研究表明[ 7] , 不含 BPA 单体残留包装的只有 8 种, 制 品中 BPA 含量最高达到 0 .014μg /kg 。
      其它一些有关 BPA 的残留的报道还有许多, 早在 1993 年 Krishnan 等在塑料保温杯材料中就发现存在 BPA 的残留[ 8] ; 2000 年 McNeal [ 9] 在可循环使用的水桶中发现了 BPA , Vingg aard [10] 发现在厨房用品中也发现了 BPA 单体;2002 年 Kang and Ko ndo [ 11] 在咖啡和 black tea 的包装罐中也发现了 BPA 残 留;2003 年 Brede [ 12] 在婴儿用奶瓶中也发现了 BPA 。 Kang 的 进一步研究表明, BPA 的迁移与被包装食品的类型、温度、加 热时间有 关, 也与 包装的 密封胶、涂 层和 包装 工艺 有关; Tsumura [ 13] 甚至认为操作人员穿戴的橡胶手套也会给食品带 来污染。 牛奶在目前人们的食谱中是不可替代的。 牛奶包装一般 采用多层复合的塑料软包装薄膜或者纸塑复合包装。 但包装 中的 2-异丙基噻吨酮(2-ITX)有时会造成对牛奶的污染。
2 -ITX 是一种光引发剂, 是光固化胶印油墨成分之一。 由于包 装盒(膜)过薄或者印墨过浓都有可能会导致印墨中的异丙基 噻吨酮这种化学成分透过包装渗透到牛奶或奶粉之中[ 14] 。 T . Rothenbacher 通过对德国市场上 137 种牛奶包装进行调查, 发 现其中有 36 种包装中存在 2 -ITX 的残留, 占 26%, 并且 2 - ITX 已经向奶制品内发生迁移的有 27 种, 在被包装牛奶中 2 -ITX 的最高检出量达到 357μg /kg 。
       1 .3 罐头包装内小分子污染物的研究
       同样, 罐头类食品的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 。由于罐头包装 中需要使用环氧树脂作为内涂层, 因此也很容易受到 BPA 及 其低聚物的污染。 例如, 通过在日本包装市场上流通的六类罐 头食品的包装进行分析[ 7] 研究表明, 在总共 48 种罐头包装中 只有 4 种没有检测出 BPA, 并且食品中 BPA 含量最高达到 842μg /kg;其它的相关报道也有许多。 例如早在 1995 年 Br oto ns [ 15] 在饮料罐内涂层发现 BPA 单体。
       1.4 消费习惯与污染物摄入量的研究 毫无疑问, 人们消费的快餐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, 摄入的 这些有毒化学物质的几率也就越大;E.Duffy [ 1] 等通过收集 594 位年龄在 5 ~ 12 岁之间的爱尔兰儿童的食物消费情况, 建 立了比较科学的计算污染物摄入量的方法, 经过测定聚乙烯包 装材料中抗氧剂物质的迁移量是 15mg /kg 食品, 那么就可以 很方便地计算出被调查的儿童每天通过聚乙烯包装摄入抗氧 剂的量为 5.591mg ;另外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研究, 其中包括 对各类包装材料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的种类、浓度及向食品 的迁移特性[ 2 , 7, 14] , 消费者的消费模式、食品的货架期(储存时 间)与有害物摄入量间的关系[ 6 ,16] 等。
       1.5 包装内小分子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 许多文献表明, 上面所提及的这些小分子化学物质对人体 具有明显的危害。 例如双酚 A 是生产 PC 和环氧树脂的初始 原料, 早期人们对它向食品内的迁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, 甚 至认为它对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可以忽略。 但最近 Aurela 等 指出双酚 A 和邻苯二甲酰类化合物具有荷尔蒙的特性, 会导 致人体内分泌系统失调;Miy ako da [ 17] 和 Zalko [ 18] 认为 BPA 可 以通过母体传给胎儿, 导致生殖器畸形[ 19-20] 、女性的青春期提 前[ 21] 、哺乳动物的行为习惯发生改变[ 22 -23] 。
      关于 2-异丙基噻吨酮(2-ITX)的毒性问题, 目前还没有 相关的实验和数据。 虽然依照 German Federa l Institute o f Risk Assessment (Bf R)第044 /2005 决议[ 24] 和 European Fo od Safe ty Autho rity(EFSA)2005 年 12 月 9 日制定的 EFSA 2005 决议[ 25] , 认为 2 -ITX 的毒理数据不充分, 即目前还不能认为 2-ITX 存在毒性危险(EFSA 2005), 允许其向食品内的最大 迁移量是 50μg /kg , 或者认为 2 -ITX 看来不会影响人类的健 康(BfR2005), 但是 93 /10 /EEC(EEC1993a)[ 26] 指令明确指出, 再生纤维素膜的印刷层绝对不可以接触食品。 对于除再生纤 维素 膜 以 外 的 其 它 包 装 材 料, 法 规 EC No1935 /2004 (EC2004)[ 27] , EEC No315 /93(EEC1993b)[ 28] 和 EC No 178 / 2002(EC2002)[29] 都做出了较明确规定, 其中 EC No1935 /2004 (EC2004)第 3 款规定, 绝对禁止食品包装材料将污染物带入 食品当中, 这些污染物包括一定量的足以引起人体危害或食物 性质发生改变的物质。 其它一些有关印刷油墨的文件, 例如欧 洲委员会 RESAP(2005)2 制定了间接接触食品的印刷油墨的 相关规定;欧洲印刷油墨协会(EuPIA)出台了一个指导性文件 (EuPIA2006)[ 30] , 其中规定如果提供的毒理学数据不充分, 但 污染物如果向食品内的迁移量小于 10μg /kg , 那么这种油墨仍 然可以使用, 如果能够提供按照欧洲食品安全协会(EFSA)[ 25] 要求做的 3 个诱变性实验数据, 证明迁移物无毒, 那么污染物 向食品内的迁移量允许小于 50μg /kg。 根据上面包装材料带 来的污染物的有关法规规定, 对于毒性机理数据不充分的 2 - ITX, 它在食物内的迁移量应该小于 10μg /kg 。 我国目前还没 有 2-ITX 的检测这一项数据, 所以, 包装上是否含有 2 -ITX 87 许文才等 国内外食品包装安全研究进展 并不在质量检验范围之内[31] 。 Asako Ozaki 的研究表明[ 3] , 松 香酸(AA)和脱水松香酸(DHA)类物质对 DNA 具有破坏作 用。
       另外还有一些综合毒性评估的报道。 例如 I.Sev erin 等 通过一些短期毒性实验评估了纸类包装溶出物的毒性[32] , 实 验表明这些水或乙醇溶出物可以使细胞的渗透性、线粒体功 能、细胞形态发生改变, 细胞生长速度和基因的复制能力被阻 止;溶出物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酯、甾酮、桦木醇、树脂酸 等。

2 国外食品安全法规
       
       上面论述了常见的包装材料内存在的安全隐患, 但这并不 会阻止食品包装产业的发展, 相反近几年来却逐年递增。 例如 在欧洲, 软包装是欧洲包装市场的主要成分, 占 30 %, 预计市 场价值达 75 亿美元左右, 产值年增长率大约为 2 %;而在一些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, 这个增长比例在 10 %~ 15 %。 为了能够确保塑料、纸类或金属包装的食品安全, 美国食 品与药品管理机构(FDA)发布的 FCN 通告[ 33] 、欧盟发布的各 类框架协议[ 34] 等规章严格限制了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的种 类、质量、所用助剂的种类及用量、小分子迁移量等指标, 最大 限度地降低对被包装食品的污染、保障食品的安全。

3 我国食品安全研究现状
     
       国内有关包装材料中残留的小分子化学污染物向食品内 的迁移研究也有较多报道[ 35-38] , 这些研究仅限于塑料包装材 料, 研究 对 象有 聚 合物 单 体[ 39 -40] 、 DOP , BPA [ 41 -45] , 抗 氧 剂[ 46-54] 等, 而纸包装中的化学污染物迁移的研究在国内几乎 还是空白。

       总体来说, 我国的食品软包装市场不容乐观。造成以上现 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 其中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, 对于食品安 全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, 未全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危险性评估 技术;现行食源性危害关键检测技术仍然比较落后;安全食品 过程控制技术比较落后;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在中国尚未得 到广泛应用[ 55] 。
     
       目前我国有各类食品软包装生产企业 5000 多家, 企业规 模差别较大, 产品质量也存在较大差距。国家质检总局不久前 在 9 个省、直辖市对100 家企业生产的100 种食品包装用塑料 复合膜(袋)等多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塑料包装产品进行监督 抽查, 抽查结果显示, 小型生产企业产品抽样合格率为 61%, 大型生产企业产品抽样合格率也仅为 90%。 主要问题是产品 溶剂残留总量和甲苯残留不合格。 而来自国家产品监督检验 中心的抽查结果显示, 合格率尚不满 50 %[ 56] 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我国在食品出口贸易中, 也出现过一些食品安全问题。 2005 年 1~ 10 月欧盟向我国提出 54 起食品包装的安全问 题[ 57] ;2006 年底, 因为食品与包装箱接触, 致使食品被污染而 遭到欧盟退货;欧盟出台的"对拟用于接触食品的盖垫中的可 塑剂规定过渡限量标准"法规草案(简称 301 号通报), 对与食 品接触材料提出了新的限量规定, 其影响范围涉及我国的玻 璃制品、塑料制品两大传统产品领域, 宁波的部分出口食品被 退货, 是因为包装材料没有达到 301 号通报规定的标准, 类似 的报道有很多。 近年来,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新的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, 例如 QS 准入制度、GMP 认证、危害分析关键点 HACCP 系统 和 ISO9000 认证等[ 58] , 也出台了或将要出台包装原材料所用 助剂、小分子化学物质的迁移、残余溶剂残留的方面的标准, 但 与国外相比, 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存在许多较大差距:表 现为检测项目设置过于简单, 对食品包装安全控制特别是食品 包装材料所用添加剂对食品污染控制方面缺少详细规定, 国外 可以检测的多种化学物质我国还没有列入检测指标或者灵敏 度达不到, 因此无论从满足出口的要求还是从保障百姓的食用 安全的立场出发, 加快我国食品包装标准体系的建设步伐, 提 高我国包装材料检测分析能力是当务之急。
 
4 结论
     
       为了能够确保食品包装的安全, 世界各国政府和研究学者 都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, 从新型环保材料的开发、包装的成型、 迁移量的控制、安全法规的约束等各个环节来最大程度地保护 消费者的安全。 我国食品软包装产业起步较晚, 设备比较先进 (大部分为引进设备), 但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比较匮乏。 与国外相比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标准较少, 检测的项目没有与 国际上接轨, 这阻碍了我国食品包装产业迅速发展, 使我国的 食品包装产业处于被动的地位, 因此亟需建立多类化学物质检 测的方法, 完善各类检测标准;同时应该对市场上一些主要类 型的食品软包装中残留小分子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残留量进行 研究, 为国家确定相关的食品软包装标准做好准备。
 



参考文献:
[ 1] DUFFY E , HEA RT Y A P , et al.Estimati on of Exp osure t o Food Packaging Material.3:Development of Cons umption Fact ors an d Food -t ype Distribu tion Fact ors from Dat a Collected on Irish C hildren[ J] .Food Additi ves and Cont amin ations, 2007 , 24(1): 63-74.
[ 2] LOPEZ -ESPINOSA M J, G RANNADA A , ARAQ UE P , et al . Oestrogeni city of Paper and C ardb oard Extracts U sed as Food C on tainers[ J] .Food Additives and Cont aminations , 2007 , 24(1): 95-102.
[ 3] OZAKI Asako, YAMAGUCHI Yukihiko , et al.Safety Assessment of 88 包装工程 PACKAGING ENGINEERING Vol .30 No.8 2009.08 Paper and Board Food Packaging :Ch emical Analy sis and Gen ot oxicity of Possib le Cont aminan ts in Packaging[ J] .Food Additives and Cont aminations ,2005 , 22(10):1053-1060.
[ 4] S T URA RO A , PRAVOLI G , et al.Food Cont aminati on by Diis op ropyl Naphthalenes from Cardboard Packages[ J] .Internati onal J 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 ech nology , 2007 , 29(5):593-603.
[ 5] C AS T LE L, DAMANT A P , et al.Mig ration Studies from Paper and Board Food Packaging Mat eri als.Part2:S urvey f or Residues of Dialkylamino Benzophenone UV -cu re Ink Phot oiniti at ors[ J] . Food Additi ves an d Cont aminati on s, 1997 , 14(1):45-52.
[ 6] VI TRAC Olivier, LEBLANC J ean-Charles, et al.Consum er Exposu re t o Su bst an ces in Plastic Packaging .Ⅰ .Assessment of the Con trib uti on of S ty rene from Yogurt Pots[ J] .Food Additives and Cont aminations, 2007 , 24(2):194-215.
[ 7] SAJIKI J, F MIYAMOTO , et al.Bisphenol A (BPA)and Its S ource in Foods in Japanese Markets[ J] .Food Additives an d C on taminations, 2007 , 24(1):103-112.
[ 8] KRIS HNAN A V , S TASH IS P , et al.Bisphenol -A :an Estrogenic Sub st ance is Rel eased from Polycarbonat e Flask s Durin g Aut oclaving[ J] .Endocrinology , 1993 , 132:2279-2286.
[ 9] M cNEAL T P , BILES J E , et al.Det ermination of S uspect ed Endocrine Disrupt ors in Foods and Food Packaging[ J] .ACS Sym posium S eries, 2000 ,(747):33-52.
[ 10] VINGGAARD A M , KORNE R W , et al.Iden tification and Qu antificati on of E strogenic Compou nds in Recycled and Virgin Paper f or H ou seh old Use as Determined by an in Vitro Yeast Estrogen S creen and Ch emical Analysis[ J] .C hemi cal Research in Toxicol ogy , 2000 ,(13):1214-1222.
[ 11] KANG J H , KONDO F .Bisphenol a Mig ration from Cans Cont aining Coff ee and Caff eine[ J] .Food Additives and Cont aminations, 2002 ,(19):886-890.
[ 12] B REDE C , FJE LDEL P, et al.Increased Migrati on Levels of Bisph enol a from Poly carbonate Baby Bottles after Dishw ashin g , Boiling and Brus hing [ J] .Food Additives and Cont aminations , 2003 , 20(1):684-689.
[ 13] TSUM URA Y , IS HIMI TSU S , et al.E leven Phthalate E st ers an d Di(2-ethy lhexyl)adipat e in One -w eek Duplicat e Diet Sam ple Obt ained from H ospit als and Their E stimated Daily In take[ J] . Food Additives and Cont amination s, 2001 ,(18):449-460.
[ 14] ROTH ENBACH ER T , BAUMANN M , et al .2-Isopropylthioxanthone(2-ITX)in Food and Food Packagin g Mat eri als on the German Market[ J] .Additives and C ontaminations, 2007 , 24(4): 438-444.
[ 15] B ROTONS J A , OLEA -SERRANO M F , et al.Xenoestrogens Released from Lacquer Coating in Food Can s[ J] .Environment al Health Perspecti ves, 1995 , 103(6):608-612.
[ 16] VI TRAC Olivier , CH ALLE Blandine, et al.Cont amination of Packaged Food by Substances Mi grating from a Direct -cont act Plastic Layer:Assessment Using a Generi c Quan titati ve H ou seh old Scal e Methodology[ J] .Food Additives and Cont aminations , 2007 , 24(1):75-94.
[ 17] MIYAKODA H , T ABATA M , et al.Passage of Bisphenol A int o the Pregnant Rat[ J] .J ournal of H ealth Sci ence, 1999 ,(45): 318-323.
[ 18] ZALKO D , SO TO AM , et al.Biotran sformation of Bis phen ol A in a Mammalian Model:A nsw ers and New Questi on s Rais ed by Low -dose Metabolic Fate S tudies in Pregnan t CD1 Mice[ J] . E nviromen tal Health Perspectives, 2003 , 111(3):309-319.
[ 19] VOMSAAL F S , COOKE P S , BUC HANAN D L , et al.A Physiologically Based Approach t o the Study of Bisphenol A and Other E strogenic Chemicals on the Size of Reproductive Organs, Daily S perm Production , an d Behavior[ J] .Toxicol and H ealth , 1998 , 14(1/ 2):239-260.
[ 20] G UP TAC .Reproductive Malf ormation of the Male Offs pring Foll owin g Mat ernal Expos ure t o Estrogenic C hemi cals[ J] .Proceeding of the S ociety f or E xperim ent al Bi ol ogy and Medi cine , 2000 , 224(2):61-68.
[ 21] HOWDESH ELL K L, HOTC HKISS A K , et al.Expos ure to Bisph enol a Ad vances Pubert y[ J] .Nature , 1999 , 401(6755):763- 764.
[ 22] ADRIANI W , SE TA D D, et al.Alt ered Profiles of Spont aneous Novelty Seeking , Im pulsi ve Beh avior , and Respon se t o D -amphet amine in Rats Perinatally Exp os ed t o Bisph enol A[ J] .En viron H ealth Perspect , 2003 , 111(4):395-401.
[ 23] K UBO K , A RAI O , et al .Low Dos e Effects of Bis phen ol A on S exu al Diff erentiation of the Brain and Behavi or in Rats[ J] .Neuros cien ce Research , 2003 , 45(3):345-356.
[ 24] BfR Expert Opini on No .044/ 2005 , Constituents of P rin ting Inks in Beverages from C art ons[ S] .
[ 25] Opini on of the Scientifi c Panel on Food Additi ves, Flavourings , Processing Aids and Mat erials in C on tact w ith Food on a Request from the Commission Relat ed t o 2-Is op ropy lthioxanthone (I TX) and 2-eth ylhexyl-4-dimethylaminobenzoate (EHDAB)in Food C ontact Materials[ J] .T he EFSA Jounal, 2005 ,(293):1-15.
[ 26] COMM IS SION DIRECT IVE 93/ 10/ EEC of 15 March 1993.Relating t o Mat erials and Arti cles Made of Regenerated C ellu lose Film Int ended t o Come int o Cont act w ith Food stu ffs[ J] .Offici 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 on , L93:27-36.
[ 27] REGU LA TION (EC)No 1935/ 2004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7 Oct ober 2004 on Mat erials and A rticles In tended t o Come int o Con tact w ith Food and Repealing Directives 80/ 590/ EEC and 89/ 109/ EEC[ J] .Offici al Jou 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, L338:4-17.
[ 28] EEC .1993b.Regu lation (EEC)No .315/ 93 of Feb ru ary 1993 Llaying Dow n Comm unit y Procedu res fo r C ontaminants in Food [ J] .Offici al Jou 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, L37:1-3.
[ 29] Regulati on(EC)No 178/ 2002 of the Eu ropean Parli 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8 January 2002 Laying Dow n th e General Princi- 89 许文才等 国内外食品包装安全研究进展 ples and Requirements of Food Law ,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Food Safet y Authorit y and Laying Down Procedu res in Matt ers of Food Safet y[ J] .Offici 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, L31: 1-24.
[ 30] E uPIA Guideline on Printing In ks Applied to the Non-f ood Cont act S urface of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and Arti cles[ M] .July 2006.(余不详)
[ 31] 中国酿造网.牛奶包装受印刷污染威胁[ EB/O L] .(2006 -02 - 20).h ttp:// w w w .niangzao .net/ new s/112/ 11272.h tm l.
[ 32] SEVERIN I , DAH BI L , et al.Safety Assessmen t of Food-cont act Paper and Board Using a Battery of S hort -term Toxi city T ests : European Union Bios af epaper Project[ J] .Food Additives an d C ontaminations, 2005 , 22(10):1032-1041.
[ 33] FDA .Guidance f or Industry .Preparati on of Food Con tact Notificati on s and Food Additive Petitions f or Food Cont act Sub st an ces : Chemistry Recommendati on s[ M] .U .S.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 uman Servi ces Food and Dru g Administration , 2002.
[ 34] C ou ncil Directive 89/ 109/ EEC , Relating t o Mat eri als an d Articles Int ended t o Come in to Cont act w ith Foodstuffs[ S] .
[ 35] 李挥墨, 伟范斌, 张敬轩.食品包装材料迁移试验方法和食品模拟 物选择[ J] .塑料助剂, 2008 ,(2):13-17.
[ 36] 陈秀明, 梁小茹, 张子皓.对出口欧盟与食品接触的塑料材料和制 品迁移量情况调查[ J] .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, 2008 , (5):61 - 62.
[ 37] 张双灵, 赵奎浩, 郭康权, 等.食品包装化学物迁移研究的现状及 对策分析[ J] .食品工业科技, 2007 ,(9):169-172.
[ 38] 朱勇, 王志伟.再生塑料内污染物迁移的有限元分析[ J] .包装工 程, 2005 , 26(5):88-90.
[ 39] 陈志锋, 潘健伟, 储晓刚, 等.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化学 残留物及分析方法[ J] .食品与机械, 2006 ,(2):3-7.
[ 40] 王微山, 于苓, 刘容宏.国内外食品包装模拟物的选用比较及化学 物迁移研究[ J] .科技资讯, 2008 ,(27):239-240.
[ 41] 徐俊, 梁波, 叶烨, 等.上海地区聚氯乙烯保鲜膜包装食品的风险 评估及增塑剂迁移影响因素研究[ J] .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 究, 2008 ,(92):41-48.
[ 42] 李喜宏, 袁军伟, 马骏, 等.PVC 保鲜膜中增塑剂 DOP 在水中迁 移规律研究[ J] .食品科技, 2007 ,(4):219-222.
[ 43] 李波平, 林勤保.PVC 包装材料中化学物向食品迁移的研究[ J] . 食品工业科技, 2007 ,(8):197-200.
[ 44] 王成云, 张伟亚, 杨左军.PVC 食品包装膜中增塑剂 DE HA 的迁 移行为[ J] .塑料助剂, 2006 ,(4):22-25.
[ 45] 龚丽雯, 王成云, 李京会, 等.PVC 包装膜中己二酸酯类增塑剂在 水中的迁移行为研究[ J] .聚氯乙烯, 2006 ,(9):31-35.
[ 46] 王志伟, 孙彬青, 刘志刚.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研究[ J] .包装工 程, 2004 , 25(5):1-4.
[ 47] 刘志刚, 胡长鹰, 庞冬梅, 等.塑料包装材料迁移物在食品内不稳 定性的数值模拟[ J] .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, 2008 ,(5):20-21.
[ 48] 王志伟, 黄秀玲, 胡长鹰.多类型食品包装材料的迁移研究[ J] .包 装工程, 2008 , 29(10):1-6.
[ 49] 刘志刚, 胡长鹰, 王志伟.3 种聚烯烃抗氧剂迁移的试验分析及数 值模拟[ J] .包装工程, 2001 , 22(1):1-9.
[ 50] 刘志刚, 胡长鹰, 王雷, 等.微波条件下聚烯烃抗氧剂向脂肪食品 模拟物的迁移研究[ J] .包装工程, 2007 , 28(8):22-24.
[ 51] 刘志刚, 王志伟.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向食品迁移的模型研究进 展[ J] .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, 2007 ,(5):1-2.
[ 52] 黄肖红, 胡长鹰, 王志伟.HDPE 膜中抗氧化剂 1076 于不同浓度 乙醇中的迁移研究[ J] .包装工程, 2007 , 28(12):44-46.
[ 53] 孙彬青, 王志伟.分析食品包装材料迁移模型中的扩散系数[ J] . 包装工程, 2006 , 27(3):34-36.
[ 54] 刘志刚, 王志伟, 胡长鹰.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试验中食品 模拟物的选用[ J] .食品科学, 2006 ,(6):271-274.
[ 55] 韩俊, 罗丹, 谢扬.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对提高 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建议[ J] .科学决策, 2005 ,(5):19-21.
[ 56] 宋哲先.包装隐患未除难说食品安全[ J] .包装与食品机械, 2007 , 25(5):59-60.
[ 57] 刘蕾.中国出台进出口食品包装新规[ J] .中国食品工业, 2006 , (8):13-14.
[ 58] 孙美玲, 孙同清.质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[ J] .广西轻工 业, 2007 ,(5):11-12.
(上接第 80 页) 效率均有明显的影响, 青色墨在铜版纸表面呈色性能变化幅度 大于胶版纸。
参考文献: [ 1] 王新成.纸张酸碱性对印刷质量的影响[ J] .印刷世界, 2007 ,(8): 42-43.
[ 2] 楚高利.p H 值在胶印中的应用研究[ J] .包装工程, 2007 , 28(1): 74-76.
[ 3] 孙中华, 马凤秋, 董荣业.纸张性能对纸张呈现色彩能力的影响 [ J] .包装工程, 2007 , 28(5):82-83.
[ 4] 马凤秋, 董荣业, 崔永强.纸张性能对不同阶调处印刷品密度的影 响[ J] .包装工程, 2007 , 28(6):50-51

相关阅读

联系我们
Contact
联系我们
我们很想听到您的声音

400电话:0755-86136373

联系电话:17722330668

公司传真:0755-86136373

手机号码:17722330668

客服QQ:1722543924

Email:33592043@qq.com

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兴东地铁站C出口富安业商务中心205